莨菪
(音浪荡。《本经》下品)
【释名】天仙子(《图经》)、横唐(《本经》)
时珍曰∶莨菪,一作蔺荡 。其子服之,令人狂野狼放宕,故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莨菪子生海滨川谷及雍州。五月采子。
弘景曰∶今处处有之。子形颇似五味核而极小。
保升曰∶所在皆有之。叶似菘蓝,茎叶皆有细毛。花白色。子壳作罂状,结实扁细,若粟米 大,青黄色。六月、七月采子,日干。
颂曰∶处处有之。苗茎高二、三尺。叶似地黄、王不留行、红蓝等,而阔如三指。四月开花,紫色。茎荚有白毛。五月结实,有壳作罂子状,如小石榴。房中子至细,青白色,如粟米粒。
曰∶凡使勿用苍 子,其形相似,只是微赤,服之无效,时人多以杂之。
时珍曰∶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,言菜中有水莨菪,叶圆而光,有毒,误食令人狂乱,状如中风或吐血,以甘草汁解之。
子 【修治】 曰∶修事,莨菪子十两,以头醋一镒,煮干为度。却用黄牛乳汁浸一宿,至明日乳汁黑,即是真者。晒干捣筛用。
【气味】苦,寒,有毒。《别录》曰∶甘。权曰∶苦、辛,微热,有大毒。
藏器曰∶性温不寒。
大明曰∶温,有毒。服之热发,以绿豆汁、甘草、升麻、犀角并解之。
曰∶有大毒。误服之,冲人心,大烦闷,眼生暹火。
颂曰∶《本经》言性寒,后人多云大热。而《史记·淳于意传》云∶淄川王美人怀子不乳,饮以浪荡药一撮,以酒饮,旋乳。且不乳岂热药所治?又古方主卒颠狂亦多单用莨菪,岂果性寒耶?
【主治】齿痛出虫,肉痹拘急。久服轻身,使人健行,走及奔马,强志益力,通神见鬼。
多食令人狂走(《本经》)。
疗癫狂风痫,颠倒拘挛(《别录》)。安心定志,聪明耳目,除邪逐风,变白,主 癖。
取子 洗晒,隔日空腹,水下一指捻。亦可小便浸令泣尽,曝干,如上服。勿令子破,破则令人发狂(藏器)。炒焦研末,治下部脱肛,止冷痢。主蛀牙痛,咬之虫出(甄权)。烧熏虫牙,及洗阴汗(大明)。
【发明】 弘景曰∶入疗癫狂方用,然不可过剂。久服自无嫌,通神健行,足为大益,而仙经不见用。
权曰∶以锻石清煮一伏时,掬出,去芽曝干,以附子、干姜、陈橘皮、桂心、厚朴为丸服。去一切冷气,积年气痢,甚温暖也。不可生服,伤人见鬼,拾针狂乱。
时珍曰∶莨菪之功,未见如所说,而其毒有甚焉。煮一、二日而芽方生,其为物可知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