藜芦
(《本经》下品)
【释名】山葱(《别录》)、葱苒(《本经》)、葱 (音毯《别录》)、葱葵(普)、丰芦(普)、憨葱(《纲目》)、鹿葱。
时珍曰∶黑色曰黎,其芦有黑皮裹之,故名。
根际似葱,俗名葱管藜芦是矣。北人谓之憨葱,南人谓之鹿葱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藜芦生太山山谷。三月采根,阴干。
普曰∶大叶,小根相连。
弘景曰∶近道处处有之。根下极似葱而多毛。用之止剔取根,微炙之。
保升曰∶所在山谷皆有。叶似郁金、秦艽、 荷等,根若龙胆,茎下多毛。夏生冬凋,八月采根。
颂曰∶今陕西、山南东西州郡皆有之,辽州、均州、解州者尤佳。三月生苗。叶青,似初出 棕心,又似车前。茎似葱白,青紫色,高五、六寸。上有黑皮裹茎,似棕皮。有花肉红色。
根似马肠根,长四五寸许,黄白色。二月、三月采根阴干。此有二种同,只是生在近水溪涧石上,根须百余茎,不中药用。今用者名葱白藜芦,根须甚少,只是三二十茎,生高山者为佳,均州土俗亦呼为鹿葱。《范子计然》云根 【修治】雷曰∶凡采得去头,用糯米泔汁煮之,从巳至未,晒干用。
【气味】辛,寒,有毒。《别录》曰∶苦,微寒。普曰∶神农、雷公∶辛,有毒;岐伯∶咸,有毒;李当之∶大寒,大毒;扁鹊∶苦,有毒。
之才曰∶黄连为之使。反细辛、芍药、人参、沙参、紫参、丹参、苦参。恶大黄。
时珍曰∶畏葱白。服之吐不止,饮葱汤即止。
【主治】蛊毒咳逆,泄痢肠 ,头疡疥瘙恶疮,杀诸虫毒,***肌(《本经》)。疗哕逆,喉痹不通,鼻中息肉,马刀烂疮。不入汤用(《别录》)。
主上气,去积年脓血泄痢(权)。吐上膈风涎,暗风痫病,小儿 痰疾(颂)。末,治马疥癣(宗 )。
【发明】颂曰∶藜芦服钱匕一字则恶吐人,又用通顶令人嚏,而别本云治哕逆,其效未详。
时珍曰∶哕逆用吐药,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。吐药不一∶常山吐疟痰,瓜丁吐热痰,乌附尖吐湿痰,莱菔子吐气痰,藜芦则吐风痰者也。按∶张子和《儒门事亲》云∶一妇病风痫。自六、七岁得惊风后,每一、二年一作;至五七年,五七作;三十岁或甚至一日十余作。遂昏痴健忘,求死而已。值岁大饥,采百草食。于野中见草若葱状,采归蒸熟饱食。至五更,忽觉心中不安,吐涎如胶,连日不止,约一、二斗,汗出如洗,甚昏困。三日后,遂轻健,病去食进,百脉皆和。以所食葱访人,乃憨葱苗也,即本草藜芦是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