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主治】归脾肾,主霍乱,腹中不安,消谷,理胃温中,除邪痹毒瓦斯(《别录》)。主溪毒(弘景)。下气,治蛊毒,敷蛇、虫、沙虱疮(《日华》。恭曰∶此蒜与胡葱相得。主恶毒、山溪中沙虱、水毒,大效。山人、俚獠时用之)。涂疔肿甚良(孟诜)。
叶 【主治】心烦痛,解诸毒,小儿丹疹(思邈)。
【发明】颂曰∶古方多用小蒜治中冷霍乱,煮汁饮之。南齐褚澄治李道念鸡瘕,便瘥。
宗 曰∶华佗用蒜齑,即此蒜也。
时珍曰∶按∶李延寿《南史》云∶李道念病已五年。吴郡太守褚澄诊之。曰∶非冷非热,当是食白瀹鸡子过多也。取蒜一升煮食,吐出一物涎裹,视之乃鸡雏,翅足俱全。澄曰∶未尽也。更吐之,凡十二枚而愈。或以“蒜”字作“苏”字者,误矣。范晔《后汉书》云∶华佗 见一人病噎,食不得下,令取饼店家蒜齑大酢二升饮之,立吐一蛇。病者悬蛇于车,造佗家,见壁北悬蛇数十,乃知其奇。又夏子益《奇疾方》云∶人头面上有光,他人手近之如火炽者,此中蛊也。用蒜汁半两,和酒服之,当吐出如蛇状。观三书所载,则蒜乃吐蛊要药,而后人鲜有知者。
【附方】旧七,新七。
时气温病,初得头痛,壮热脉大∶即以小蒜一升,杵汁三合,顿服。不过再作便愈。(《肘后方》)。
霍乱胀满,不得吐下,名干霍乱∶小蒜一升,水三升,煮一升,顿服。(《肘后方》)。
霍乱转筋,入腹杀人∶以小蒜、盐各一两,捣敷脐中,灸七壮,立止。(《圣济录》)。
积年心痛不可忍,不拘十年、五年者,随手见效∶浓醋煮小蒜食饱,勿着盐。曾用之有效,再不发也。(《兵部手集》)。
水毒中人∶一名中溪,一名中湿,一名水病,似射工而无物。初得恶寒,头目微疼,旦醒暮剧,手足逆冷。三日则生虫,食人下部,肛中有疮,不痒不痛。过六、七日虫食五脏,注下不禁∶以小蒜三升,煮微热(大热即无力)以浴身。若身发赤斑纹者,毋以他病治之也。
(《肘后方》)。
射工中人成疮者∶取蒜切片,贴疮上,灸七壮。(《千金》)。
止截疟疾∶小蒜不拘多少,研泥,入黄丹少许,丸如芡子大。每服一丸,面东新汲水下,至妙。(唐慎微)。
阴肿如刺汗出者∶小蒜一升,韭根一升,杨柳根二斤,酒三升,煎沸乘热熏之。(《永类方》)。
恶核肿结∶小蒜、吴茱萸等分,捣敷即散。(《肘后》)。
丹毒五色无常,及发足踝者∶杵蒜浓敷,频易。(葛氏)。
小儿白秃,头上团团白色∶以蒜(切)口揩之。(《子母秘录》)。
蛇蝎螫人∶小蒜捣汁服,以滓敷之。(《肘后》)。
蜈蚣咬疮∶嚼小蒜涂之,良。(《肘后方》)。
蚰蜒入耳∶小蒜洗净,捣汁滴之。未出再滴。(李绛《兵部手集》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