震亨曰∶干姜入肺中利肺气,入肾中燥下湿,入肝经引血药生血,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,故血虚发热、产后大热者用之。止唾血、痢血,须炒黑用之。有血脱色白而夭不泽脉濡者,此大寒也。宜干姜之辛温以益血,大热以温经。
时珍曰∶干姜,能引血药入血分,气药入气分,又能去恶养新,有阳生阴长之意,故血虚者用之;而人吐血、衄血、下血,有阴无阳者,亦宜用之。乃热因热用,从治之法也。
【附方】旧十三,新十五。
脾胃虚冷,不下食,积久羸弱成瘵者∶用温州白干姜,浆水煮透,取出焙干捣末,陈廪米煮粥饮丸梧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白汤下。其效如神。(苏颂《图经》)。
脾胃虚弱,饮食减少,易伤难化,无力肌瘦∶用干姜频研四两,以白饧切块,水浴过,入铁铫溶化,和丸梧子大。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。(《十便方》)。
头晕吐逆,胃冷生痰也∶用川干姜(炮)二钱半,甘草(炒)一钱二分。水一钟半,煎减半服。累用有效。(《传信适用方》)。
心脾冷痛,暖胃消痰∶二姜丸∶用干姜、高良姜等分。炮研末,糊丸梧子大。每食后,猪皮汤下三十丸。(《和剂局方》)。
心气卒痛∶干姜末,米饮服一钱。(《外台秘要》)。
阴阳易病伤寒后,妇人得病虽瘥,未满百日,不可与男合。为病拘急,手足拳,腹痛欲死,丈夫名阴易,妇人名阳易,速宜汗之即愈。
满四日,不可治也∶用干姜四两,为末。每用半两,白汤调服。覆衣被出汗后,手足伸即愈。(《伤寒类要》方)。
中寒水泻∶干姜炮研末,粥饮服二钱,即效。(《千金方》)。
寒痢青色∶干姜切大豆大。每米饮服六、七枚,日三夜一。累用得效。(《肘后方》)。
血痢不止∶干姜烧黑存性,放冷为末。每服一钱,米饮下,神妙。(姚氏《集验》)。
脾寒疟疾《外台》∶用干姜、高良姜等分,为末。每服一钱,水一盏,煎至七分服。又∶干姜炒黑为末,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。(王氏《博济方》)。
冷气咳嗽结胀者∶干姜末,热酒调服半钱。或饧糖丸噙。(姚僧坦方)。
咳嗽上气∶用合州干姜(炮)、皂荚(炮,去皮、子及蛀者)、桂心(紫色者,去皮,并捣 筛)等分。炼白蜜和捣一二千杵,丸梧子大。每饮服三丸,嗽发即服,日三、五服。禁食葱、面、油腻。其效如神。禹锡在淮南与李亚同幕府,李每治人而不出方,或诮其吝。李曰∶凡人患嗽,多进冷药。若见此方用药热燥,必不肯服,故但出药即多效也。试之信然。(刘禹锡《传信方》)。
虚劳不眠∶干姜为末,汤服三钱,取微汗出。(《千金方》)。
吐血不止∶干姜为末,童子小便调服一钱,良。
鼻衄不止∶干姜削尖,煨,塞鼻中即止。(《广利方》)。
鼻不通∶干姜末,蜜调塞鼻中。(《千金方》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