鲳鱼
(《拾遗》)
【释名】 鱼(《录异》)、时珍曰∶昌,美也,以味名。或云∶鱼游于水,群鱼随之,食其涎沫,有闽人讹为 鱼。广人连骨煮食,呼为【集解】藏器曰∶鲳鱼生南海。状如鲫,身正圆,无硬骨,作炙食至时珍曰∶闽、浙、广南海中,四五月出之。《岭表录异》云∶ 鱼形似 鱼,而腔上突起,连背而圆,身肉甚浓,白如凝脂,只有一脊骨。治之以葱、姜, 之以粳米,其骨亦软而可食。
肉 【气味】甘,平,无毒。
【主治】令人肥健,益气力(藏器)。
腹中子 【气味】有毒。令人痢下(藏器)。
鲂鱼
(音房。《食疗》)
【释名】 鱼(音编)。
时珍曰∶鲂,方也。 ,扁也。其状方,其身扁也。
【集解】时珍∶鲂鱼处处有之,汉沔尤多。小头缩项,穹脊阔腹,扁身细鳞,其色青白。
腹内有肪,味最腴美。其性宜活水。故《诗》云∶岂其食鱼,必河之鲂。
美如牛羊。又有一种火烧 ,头尾俱似鲂,而脊骨更隆。上有赤鬣连尾,如蝙蝠之翼,黑质赤章,色如烟熏,故名。其大有至二、三十斤者。
肉 【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
【主治】调胃气,利五脏。和芥食之,能助肺气,去胃风,消谷。作 食之,助脾气,令人能食。作羹 食,宜人,功与鲫同。患疳痢人勿食(孟诜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