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鱼 (《拾遗》) 【集解】藏器曰∶生南方溪涧中。长一寸,背黑腹下赤【气味】甘,平,有小毒。 【主治】疮疥癣(藏器)。 黄鱼 (音固。《纲目》) 【释名】黄骨鱼。 时珍曰∶鱼肠肥曰 。此鱼肠腹多脂,渔人炼取黄油燃灯,甚腥也。南人讹为黄姑,北人讹为...
残鱼 (《食鉴》) 【释名】王余鱼(《纲目》)、纸鱼。 时珍曰∶按∶《博物志》云∶吴王阖闾江行,食鱼 ,弃其残余于水,化为此鱼,故名。 或又作越王及僧宝志者,益出傅会,不足致辩。 【集解】时珍曰∶ 残出苏、淞、浙江。大者长四、五寸,身圆如若已 之...
金鱼 (《纲目》) 【集解】时珍曰∶金鱼有鲤、鲫、鳅、 数种,鳅、惟《北户录》云∶出邛婆塞江,脑中有金,盖亦讹传。《述异记》载∶晋桓冲中有赤鳞鱼。即此也。自宋始有畜者,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。春末生子于草上,好自吞啖,亦易化生。初出黑色,久乃变红...
鳢鱼 (《本经》上品) 【释名】蠡鱼(《本经》)、黑鳢(《图经》)、鱼(音同。《本经》)、时珍曰∶鳢首有七星,夜朝北斗,有自然之礼,故谓之鳢。又与鱼也,故有玄、黑诸名。俗呼火柴头鱼,即此也。其小者名诸注,谓鳢即鲩鱼者,误矣。今直削【集解】《...
鳗鲡鱼 (《别录》中品) 【释名】白鳝(《纲目》)、蛇鱼(《纲目》) 时珍曰∶鳗鲡旧注音漫黎。按∶许慎《说文》,鲡与鳢同。赵辟公《杂录》亦云∶此鱼有雄无雌,以影漫于鳢鱼,则其子皆附于鳢 而生,故谓之鳗鲡曰蛇,曰鳝,象形也。 【集解】颂曰∶所在有...
海鳗鲡 (《日华》) 【释名】慈鳗(《日华》)、 、狗鱼(《日华》【集解】《日华》曰∶生东海中。类鳗鲡而大,功【气味】同鳗鲡。 【主治】治皮肤恶疮疥、疳 、痔 (《日华》。时珍曰∶按李九华云∶狗鱼暖而不补。 即此。 鳝(善)鱼(《别录》上品) 【释...
鳅鱼 (音酋。《纲目》) 【释名】泥鳅(俗名)、 鱼(《尔雅》)。 时珍曰∶按∶陆佃云∶鳅性酋健,好动善扰,故名。小者名KT 鱼。孙炎云∶ 者,寻习其泥也。 【集解】时珍曰∶海鳅生海中,极大。江鳅生江中,长七、八寸。泥鳅生湖池,最小,长三、四寸,沉...
鲟鱼 (《拾遗》) 【释名】 鱼(寻、淫二音) 时珍曰∶此鱼延长,故从寻从覃,皆延长之义。《月令》云∶故有王鲔之称。郭璞云∶大者名王鲔,小者名叔鲔,更小者云∶周洛曰鲔,蜀曰明溺海死,化为此鱼。盖尉亦【集解】藏器曰∶鲟生江中。背如龙,长一、二丈...
牛鱼 (《拾遗》) 【集解】藏器曰∶生东海。其头似牛。 时珍曰∶按∶《一统志》云∶牛鱼出女直混同江。大者长丈余,重三百斤。无鳞骨,其肉脂相间,食之味长。又《异物志》云∶南海有牛鱼,一名引鱼,重三、四百斤,状如鳢,无鳞骨,背有斑纹,腹下青色。知...
黄颡鱼 (《食疗》) 【释名】黄 鱼(古名) 时珍曰∶颡、颊以形, 以味, 以声也。今人析讹矣。 【集解】时珍曰∶黄颡,无鳞鱼也。身尾俱似小 ,腹下黄,背上青黄,腮下有二横骨,两须,有胃。群游作声如轧轧。性最难死。陆玑云∶鱼身燕头,颊骨正黄。鱼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