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椒 (《唐本草》) 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 【释名】昧履支。 时珍曰∶胡椒,因其辛辣似椒,故得椒名,实非椒也。 【集解】恭曰∶胡椒生西戎。形如鼠李子,调食用之,味甚辛辣。 慎微曰∶按∶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云∶胡椒出摩伽陀国,呼为昧履支。其苗蔓生...
地椒 (宋《嘉 》) 【校正】自草部移入此。 【集解】禹锡曰∶地椒出上党郡。其苗覆地蔓生,茎、叶甚细,花作小朵,色紫白,因旧茎而生。 时珍曰∶地椒出北地,即蔓椒之小者。贴地生叶,形小,味微辛。土人以煮羊肉食,香美。 实 【气味】辛,温,有小毒。...
蔓椒 (《本经》下品) 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 【释名】猪椒(《别录》)、豕椒(《本经》)、彘椒(《别录》)、 椒(弘景)、狗椒(《别录》)、金椒(《图经》)。 时珍曰∶此椒蔓生,气臭如狗、彘,故得诸名。 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蔓椒生云中川谷及丘...
崖椒 (宋《图经》) 【释名】野椒。 【集解】颂曰∶施州一种崖椒,叶大于蜀椒,彼土人四季采皮入药。 时珍曰∶此即俗名野椒也。不甚香,而子灰色不黑,无光。野人用炒鸡、鸭食。 椒红 【气味】辛,热,无毒。忌盐。时珍曰∶有毒。 【主治】肺气上喘,兼咳嗽...
蜀椒 (《本经》下品) 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 【释名】巴椒(《别录》)、汉椒(《日华》)、(唐毅)、点椒。 时珍曰∶蜀,古国名。汉,水名。今川西成都、广汉、潼川诸处是矣。巴亦国名,又水名。今川东重庆、夔州、顺庆、阆中诸处是矣。川则巴蜀之总称...
秦椒 (《本经》中品) 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。 【释名】大椒(《尔雅》)、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秦椒生泰山山谷及秦岭上,或琅琊。八月、弘景曰∶今从西来。形似椒而大,色黄黑,味亦颇有椒气。或云即今 树子。 乃猪椒,恐谬。 恭曰∶秦椒树、叶及茎、子都...
枳 (音止矩。《唐本草》) 【校正】自木部移入此,并入《拾遗》木蜜。 【释名】蜜枳 (音止矩)、蜜屈律(《广记》)、木蜜(《拾遗》)、木饧(同上)、木珊瑚(《广志》)、鸡距子(苏文)、鸡爪子(俗名),木名白石木(《唐注》)、金钩木(《地志》)...
马槟榔 (《会编》) 【释名】马金囊(《云南志》)、马金南【集解】时珍曰∶马槟榔生滇南金齿、沅江诸夷地,蔓生。结实大如葡萄,紫色味甘。 内有核,颇似大风子而壳稍薄,团长斜扁不等。核内有仁,亦甜。 实 【气味】甘,寒,无毒。 核仁 【气味】苦、甘,...
韶子 (《拾遗》) 【集解】藏器曰∶韶子生岭南。按∶裴渊《广州记》云∶韶叶如栗,子大如栗,有棘刺。破其皮,内有肉如猪肪,着核不离,味甘酢,核如荔枝。 时珍曰∶按∶范成大《虞衡志》云∶广南有山韶子,夏熟,色红,肉如荔枝。又有藤韶子,秋熟,大如凫...
摩厨子 (《拾遗》) 【集解】藏器曰∶摩厨子生西域及南海并斯调国。子如瓜,可为茹。其汁香美,如中国用油。陈祈畅《异物志赞》云∶木有摩厨,生自斯调。厥汁肥润,其泽如膏。馨香馥郁,可以煎熬。彼州之人,以为嘉肴。 曰∶摩厨二月开花,四、五月结实,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