诃黎勒
(《唐本草》)
【释名】诃子。
时珍曰∶诃黎勒,梵言天主持来也。
【集解】恭曰∶诃黎勒生交州、爱州。
颂曰∶今岭南皆有而广州最盛。树似木患子,花白。子形似栀子、橄榄,青黄色,皮肉相着。七月、八月实熟时采,六路者佳。《岭南异物志》云∶极小而味不涩,皆是六路。每岁州贡,只以此寺者。寺有古井,木根蘸水,水味不咸。每子熟时,有佳客至,则院僧煎汤以延之。其法用新摘诃子五枚,甘草一寸,破之,汲井水同煎,色若新茶。今其寺谓之干明古寺,尚在,旧木犹有六、七株。南海风俗必尽如昔时之法也。诃子未熟时,风飘堕者,谓之随风子,曝干收之,益小者佳,彼人尤珍贵之。
个个毗头也。若诃黎勒文只有六路。或多或少,并是杂路勒路,号曰榔精勒,涩不堪用。
【修治】 曰∶凡用诃黎勒,酒浸后蒸一伏时,刀削去路,取肉锉焙用。用核则去肉。
【气味】苦,温,无毒。权曰∶苦、甘。
炳曰∶苦、酸。 曰∶酸,涩,温。
好古曰∶苦、酸,平。苦重酸轻,味浓,阴也,降也。
【主治】冷气,心腹胀满,下食(《唐本》)。
破胸膈结气,通利津液,止水道,黑髭发(甄权)。
下宿物,止肠 久泄,赤白痢(萧炳)。消痰下气,化食开胃,除烦治水,调中,止呕吐霍乱,心腹虚痛,奔豚肾气,肺气喘急,五膈气,肠风泻血,崩中带下,怀孕漏胎,及胎动欲生,胀闷气喘。并患痢人肛门急痛,产妇阴痛,和蜡烧烟熏之,及煎汤熏洗(大明)。
治痰嗽咽喉不利,含三数枚殊胜(苏颂)。实大肠,敛肺【发明】宗 曰∶诃黎勒,气虚人亦宜缓缓煨熟少服。此物虽涩肠而又泄气,其味苦涩故尔。
药 气实者 降火之功也。
时珍曰∶诃子同乌梅、五倍子用则收敛,同橘皮、厚朴用则下气,同人参用则能补肺治咳嗽。
东垣言嗽药不用者,非矣。但咳嗽未久者,不可骤用尔。嵇含《草木状》言作饮久服,令髭 曰∶诃黎皮主嗽,肉主眼涩痛。波斯人将诃黎勒、大腹等在舶上,用防不虞。或遇大鱼放涎滑水中数里,船不能通,乃煮此洗其涎滑,寻化为水,则其治气消痰功力可知矣。
慎微曰∶《金光明经》。流水长者子除病品云∶热病下药,服诃黎勒。又《广异记》云∶高仙芝在大食国得诃黎勒,长五寸,置抹肚中,便觉腹中痛,因大利十余行,疑诃黎勒为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