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 - 杭州同仁健康!

同仁健康网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中医古籍 > 伤寒论 >

第十七章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

时间:2022-02-03 18:29来源: 互联网 点击:
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二阳并病,太阳初得病时,发其汗,汗先出不彻,因转属阳明,续自微汗出,不恶寒。若太阳病证不罢者,不可下,下之为逆,如此可小发汗。设面色缘缘正赤者,阳气怫郁在表,当解之熏之。若发汗不彻,不足言,阳气怫郁不得越,当汗不汗,其人
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
    二阳并病,太阳初得病时,发其汗,汗先出不彻,因转属阳明,续自微汗出,不恶寒。若太阳病证不罢者,不可下,下之为逆,如此可小发汗。设面色缘缘正赤者,阳气怫郁在表,当解之熏之。若发汗不彻,不足言,阳气怫郁不得越,当汗不汗,其人烦躁,不知痛处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其人短气,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,更发汗则愈。何以知汗出不彻,以脉涩故知也。
    未持脉时,病人叉手自冒心,师因教试令咳,而不即咳者,此必两耳无闻也。所以然者,以重发汗,虚故如此。
    发汗后,饮水多必喘,以水灌之亦喘。
    发汗后,水药不得入口为逆,若更发汗,必吐下不止。
    阳明病,本自汗出,医更重发汗,病已差,尚微烦不了了者,必大便鞕故也。以亡津液,胃中干燥,做令大便鞕。当问小便日几行,若本小便日三四行,今日再行,故知大便不久出。今为小便数少,以津液当还入胃中,故知不久必大便也。
    发汗多,若重发汗者,亡其阳,讝语。脉短者死,脉自和者不死。
    伤寒发汗已,身目为黄,所以然者,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。以为不可下也,于寒湿中求之。
    病人有寒,复发汗,胃中冷,必吐蚘。
    太阳病,发汗,遂漏不止,其人恶风,小便难,四肢微急,难以屈伸者,属桂枝加附子汤。方一。
    桂枝(三两,去皮)  芍药(三两)  甘草(三两,炙)  生姜(三两,切)  大枣(十二枚,擘)  附子(一枚,炮)  
    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本云桂枝汤,今加附子。
    太阳病,初服桂枝汤,反烦不解者,先刺风池、风府,却与桂枝汤则愈。方二。
    桂枝(三两,去皮)  芍药(三两)  生姜(三两,切)  甘草(二两,炙)  大枣(十二枚,擘)  
    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须臾啜热稀粥一升,以助药力。
    服桂枝汤,大汗出,脉洪大者,与桂枝汤如前法。若形似疟,一日再发者,汗出必解,属桂枝二麻黄一汤。方三。
    桂枝(一两十七铢)  芍药(一两六铢)  麻黄(十六铢,去节)  生姜(一两六铢)  杏仁(十六个,去皮尖)  甘草(一两二铢,炙)  大枣(五枚,擘)  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站是个人网站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本站所有图片及内容信息仅供参考与学习,若身体有所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!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