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 - 杭州同仁健康!

同仁健康网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中医古籍 > 伤寒论 >

第二十一章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(2)

时间:2022-02-03 18:49来源: 互联网 点击:
太阳病,六七日表证仍在,脉微而沉,反不结胸,其人发狂者,以热在下焦,少腹当鞕满,而小便自利者,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,以太阳随经,瘀热在里故也,宜下之。以抵当汤。方二十。 水蛭(三十枚,熬) 桃仁(二十枚
    太阳病,六七日表证仍在,脉微而沉,反不结胸,其人发狂者,以热在下焦,少腹当鞕满,而小便自利者,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,以太阳随经,瘀热在里故也,宜下之。以抵当汤。方二十。
    水蛭(三十枚,熬)  桃仁(二十枚,去皮尖)  虻虫(三十枚,去翅足,熬)  大黄(三两,去皮,破六片)  
    上四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不下者,更服。
    太阳病,身黄,脉沉结,少腹鞕满,小便不利者,为无血也,小便自利,其人如狂者,血证谛,属抵当汤证。二十一。
    伤寒有热,少腹满,应小便不利,今反利者,为有血也。当下之,宜抵当丸。方二十二。
    大黄(三两)  桃仁(二十五个,去皮尖)  虻虫(去翅足,熬)  水蛭(各二十个,熬)  
    上四味,捣筛,为四丸,以水一升,煮一丸。取七合,服之,晬时当下血,若不下者,更服。
    阳明病,发热汗出者,此为热越,不能发黄也。但头汗出,身无汗,剂颈而还,小便不利,渴引水浆者,以瘀热在里,身必发黄,宜下之,以茵陈蒿汤。方二十三。
    茵陈蒿(六两)  栀子(十四个,擘)  大黄(二两,破)  
    右三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茵陈,减六升,内二味,煮取三升,去滓。分温三服,小便当利,尿如皂荚汁状,色正赤,一宿腹减,黄从小便去也。
    阳明证,其人喜忘者,必有蓄血。所以然者,本有久瘀血,故令喜忘。屎虽鞕,大便反易,其色必黑,宜抵当汤下之。二十四。
    汗出讝语者,以有燥屎在胃中,此为风也。须下者,过经乃可下之。下之若早者,语言必乱,以表虚里实故也。下之愈,宜大柴胡、大承气汤。二十五。
    病人烦热,汗出则解,又如疟状,日晡所发热者,属阳明也。脉实者,可下之,宜大柴胡、大承气汤。二十六。
    阳明病,讝语有潮热,反不能食者,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。若能食者,但鞕耳,属大承气汤证。二十七。
    下利讝语者,有燥屎也,属小承气汤。方二十八。
    大黄(四两)  厚朴(二两,去皮)  枳实(三枚,炙)  
    上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。分温再服,若更衣者,勿服之。
    得病二三日,脉弱,无太阳、柴胡证,烦躁,心下痞,至四五日,虽能食,以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,令小安,至六日,与承气汤一升。若不大便六七日,小便少者,虽不大便,但初头鞕,后必溏,此未定成鞕也,攻之必溏。须小便利,屎定鞕,乃可攻之,宜大承气汤。二十九。
    太阳病中风,下利呕逆,表解者,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,发作有时,头痛,心下痞鞕满,引胁下痛,干呕则短气,汗出不恶寒者,此表解里未和也,属十枣汤。方三十。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站是个人网站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本站所有图片及内容信息仅供参考与学习,若身体有所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!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