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与肾的关系
心居胸中,属阳,在五行属火;肾在腹中,属阴,在五行属水。心肾之间相互依存,相互制约的关系,称之为心肾相交,又称水火相济、坎离交济。心肾这种关系遭到破坏,形成了病理状态,称之为心肾不交。
心与肾之间,在生理状态下,是以阴阳、水火、精血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。
水火既济:从阴阳、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,在上者宜降,在下者宜升,升已而降,降已而升。心位居于上而属阳,主火,其性主动;肾位居于下而属阴,主水,其性主静。心火必须下降于肾,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,使肾水不寒。肾水必须上济于心,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,使心火不亢。肾无心之火则水寒,心无肾之水则火炽。心必得肾水以滋润,肾必得心火以温暖。在正常生理状态下,这种水火既济的关系,是以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:所以说:“人之有生,心为之火,居上,肾为之水,居下;水能升而火能降,一升一降,无有穷已,故生意存焉”(《格致余论,相火论》)。水火宜平而不宜偏,水火既济而心肾相交。水就下而火炎上,水火上下,名之曰交,交为既济,不交为未济。总之,心与肾,上下、水火、动静、阴阳相济,使心与肾的阴阳协调平衡,构成了水火既济,心肾相交的关系。故曰:“心肾相交,全凭升降。而心气之降,由于肾气之升,肾气之升,又因心气之降”(《慎斋遗书》)。
精血互生:心主血,肾藏精,精和血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。精血之间相互资生,相互转化,血可以化而为精,精亦可化而为血。精血之间的相互资生为心肾相交奠定了物质基础。
精神互用:心藏神,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,神全可以益精。肾藏精,精舍志,精能生髓,髓汇于脑。积精可以全神,使精神内守。精能化气生神,为神气之本;神能驭精役气,为精气之主。人的神志活动,不仅为心所主,而且与肾也密切相关。所以说:“心以神为主,阳为用;肾以志为主,阴为用。阳则气也、火也。阴则精也、水也。凡乎水火既济,全在阴精上承,以安其神;阳气下藏,以安其志”(《推求师意》)。总之,精是神的物质基础,神是精的外在表现,神生于精,志生于心,亦心肾交济之义。
君相安位:心为君火,肾为相火(命门火)。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,君火在上,如明照当空,为一身之主宰。相火在下,系阳气之根,为神明之基础。命火秘藏,则心阳充足,心阳充盛,则相火亦旺。君火相火,各安其位,则心肾上下交济。所以心与肾的关系也表现为心阳与肾阳之间的关系。故曰:“心肾不交,毕竟是肾水下涸,心火上炎,由于阴虚者多,但亦偶有阳虚证……不独阴虚之证也”(《蜉溪医论选》)。在病理状态下,心与肾之间的水火、阴阳、精血的动态平衡失调,称之为心肾不交,表现为水不济火,肾阴虚于下,而心火亢于上之心肾阴虚,或水气凌心、心肾阳虚之候等。
肺与脾的关系
脾主运化,为气血生化之源;肺司呼吸,主一身之气。脾主运化,为胃行其津液;肺主行水,通调水道所以,脾和肺的关系,主要表现在气和水之间的关系。
脾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两个方面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