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 - 杭州同仁健康!

同仁健康网

第五节 攻补兼施(2)

时间:2021-11-19 16:52来源:互联网 作者:江士存 点击:
【文献摘要】 1.原书主治 《伤寒六书》卷3:治有患心下硬痛,下利纯清水,谵语,口渴,身热。庸医不识此证,但见下利,便呼为漏底伤寒,而便用热药止之,就如抱薪救火,误人死者,多矣。殊不知此因热邪传里,胃中
    【文献摘要】
     1.原书主治  《伤寒六书》卷3:“治有患心下硬痛,下利纯清水,谵语,口渴,身热。庸医不识此证,但见下利,便呼为漏底伤寒,而便用热药止之,就如抱薪救火,误人死者,多矣。殊不知此因热邪传里,胃中燥屎结实,此利非内寒而利,乃曰逐饮汤药而利也,宜急下之,名曰结热利证。身有热者,宜用此汤;身无热者,用前六乙顺气汤。”
     2.方论选录  张璐《张氏医通》卷16:“汤取黄龙命名,专攻中央燥土,土既燥竭,虽三承气萃集一方,不得参、归鼓舞胃气,乌能兴云致雨,或者以为因虚用参,殊不知参在群行剂中,则迅扫之威愈猛,安望其有补益之力欤?”
小结
    泻下剂共选正方9首,附方10首。按其功用分为寒下、温下、润下、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。
    1.寒下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。以大便秘结,腹满胀痛,苔黄厚,脉实为主要症状。大承气汤、大黄牡丹汤、大陷胸汤均能泻下热结。但大承气汤为峻下热结的代表方,方中大黄生用后下为君,攻逐之力峻猛,主治阳明腑实而痞、满、燥、实四症俱备者;大黄牡丹汤功专泻热破瘀,为治湿热瘀滞肠痈的主方;大陷胸汤则以大黄与甘遂相配为主,重在泻热逐水,是治疗水热互结于心下所致大结胸证的常用方剂。
    2.温下  适用于里寒积滞证。以大便秘结,脘腹胀满,腹痛喜温,手足不温,脉沉紧为主要见症。大黄附子汤、温脾汤均能泻下寒积,均以附子、大黄相配为主以温经散寒,泻下通便。而大黄附子汤为温下的代表方剂,主治寒实内结所致的便秘;温脾汤兼能温补脾阳,主治脾阳不足,寒积内停之便秘。
    3.润下  适用于肠燥津亏,大便秘结之证。以便秘,溺赤,身热,口干,舌红苔黄,脉滑数为主症。麻子仁丸、济川煎均能润肠通便。其中麻子仁丸是以润肠药配小承气汤组成,故为攻润相合之剂,主治肠胃燥热,津液不足的脾约便秘证;济川煎以温肾益精,润肠通便的肉苁蓉为君,配升清降浊之品,主治肾虔精亏便秘之证。
  4.逐水  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。以胸胁引痛,或水肿腹胀,二便不利,脉实有力等症为常见。十枣汤以攻逐水饮之峻药配伍益脾缓中的大枣组方,逐水中兼能培土扶正,使邪去而正不伤,以奏攻逐水饮之功,主治悬饮或水肿实证。
  5.攻补兼施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之证,以腹满便秘而兼气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。黄龙汤以攻下热结的大承气汤加益气养血之品,而成攻补兼施、邪正兼顾之剂,主治阳明腑实,气血不足之征。
  复习思考题
     1试述泻下剂的含义、适应范围、分类及使用注意。
  2试比较三承气汤在组成、主治及煎服法方面的异同,并作出简要分析。
  3大黄附子汤、温牌沥同属温下剂,其组成、功用、主治及药物配伍关系有何不同?
  4分析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。
  5麻子仁丸与济川煎用药配伍的特点有何不同?
  6简述十枣汤的用法 ?
  7攻补兼施剂的组方配伍规律与适应证如何?并举例说明。
  8试述寒下剂与温下剂的主要配伍方法,并举例说明。
    
(责任编辑:江士存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