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木
(《本经》上品)
【释名】黄檗(《别录》),根名檀桓。
时珍曰∶檗木名义未详。《本经》言檗木及根,不言檗皮,岂古时木与皮通用乎?俗作黄柏者,省写之谬也。
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柏木生汉中山谷及永昌。
弘景曰∶今出邵陵者,轻薄色深为胜。出东山者,浓而色浅。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,今人不知取服。又有一种小树,状如石榴,其皮黄而苦,俗呼为子柏,亦主口疮。又一种小树,多刺,皮亦黄色,亦主口疮。
在有之。今云皮黄,谬矣。按∶今俗用子柏皆多刺小树,名刺柏,非小柏也。
《蜀本图经》云∶黄柏树高数丈。叶似吴茱萸,亦如紫椿,经冬不凋。皮其根结块,如松下茯苓。今所在有,本出房、商、合等州山谷中。皮紧,浓二、三分鲜黄者上。二月、五月采皮,晒干。
上用之。各适其宜尔。
【修治】 曰∶凡使柏皮,削去粗皮,用生蜜水浸半日,漉出晒干,用蜜涂,文武火炙,令蜜尽为度。每五两,用蜜三两。元素曰∶二制治上焦,单制治中焦,不制治下焦也。时珍曰∶黄柏性寒而沉,生用则降实火,熟用则不伤胃,酒制则治上,盐制则治下,蜜【气味】苦,寒,无毒。
辛,阴中之阳,入足少阴经,为足太阳引经药。
入肾,燥湿所归,各从其类也。故《活人书恶干漆,伏硫黄。
【主治】五脏肠胃中结热,黄胆肠痔,止泄痢,女子漏下赤白,阴伤蚀疮疗惊气在皮间,肌肤热赤起,目热赤痛,口疮。久服通神(《别录》)。热止消渴,杀蛀虫(藏器)。男子阴痿,及敷茎上疮,治下血如鸡鸭肝片治骨蒸,洗肝明目,多泪,口干心热,杀疳虫,治蛔心痛,鼻衄,肠风下血,后分急热肿痛(大明)。泻膀胱相火,补肾水不足,坚肾壮骨髓,疗下焦虚,诸痿瘫痪,利下窍,除热(元素)。泻伏火,救肾水,治冲脉气逆,不渴而小便不通,诸疮痛不可忍(李杲)。
阴降火。得苍术,除湿清热,为治痿要药。得细辛,泻膀胱火,治口舌生疮(震亨)。
儿头疮(时珍)。
【发明】元素曰∶黄柏之用有六∶泻膀胱龙火,一也;利小便结,二也;除下焦湿肿,三也;痢疾先见血,四也;脐中痛,五也;补肾不足,壮骨髓,六也。凡肾水膀胱不足,诸痿厥脚膝无力,于黄 汤中加用,使两足膝中气力涌出,痿软即便去也,乃瘫痪必用之药。
蜜炒研末,治口疮如神。故《雷公炮炙论》云∶口疮舌坼,立愈黄酥。谓以酥炙根黄,含之也。
及黄涩者。并用酒洗黄柏、知母为君,茯苓、泽泻为佐。凡小便不通而口渴者,邪热在气分,肺中伏热不能生水,是绝小便之源也。法当用气味俱薄、淡渗之药,猪苓、泽泻之类,泻肺火而清肺气,滋水之化源。若邪热在下焦血分,不渴而小便不通者,乃《素问》所谓无阴则阳无以生、无阳则阴无以化。膀胱者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。法当用气味俱浓、阴中之 破出水,双睛凸出,饮食不下,痛苦不可名状。治满、利小便、渗泄之药服遍矣。予诊之曰∶此乃奉养太过,膏粱积热,损伤肾水,致膀胱久而干涸,小便不化,火又逆上,而为呕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