疗女子月闭烂胎,金疮脓血,不利丈夫阴。杀斑蝥蛇虺毒。可炼饵之,益血脉,令人色好,变化与鬼神通(《别录》)。治十种水肿,痿痹,落胎(《药性》)。通宣一切病,泄壅滞,除风补劳,健脾开胃,消痰破血,排脓消肿毒,杀腹脏虫,治恶疮息肉,及疥癞疔肿(《日华》)。
导气消积,去脏腑停寒,治生冷硬物所伤(元素)。治泻痢惊痫,心腹痛疝气,风 ,耳聋,喉痹牙痛,通利关窍(时珍)
【发明】元素曰∶巴豆乃斩关夺门之将,不可轻用。
震亨曰∶巴豆去胃中寒积。无寒积者勿用。
元素曰∶世以巴豆热药治酒病膈气,以其辛热能开肠胃郁结也。但郁结虽开,而亡血液,损其真阴。
从正曰∶伤寒风湿,小儿疮痘,妇人产后,用之下膈,不死亦危。奈何庸人畏大黄而不畏巴豆,以其性热而剂小耳。岂知以蜡匮之,犹能下后使人津液枯竭,胸热口燥,耗却天真,留毒不去,他病转生。故下药宜以为禁。
藏器曰∶巴豆主症癖 气,痞满积聚,冷气血块,宿食不消,痰饮吐水。取青黑大者,每日空腹服一枚,去壳勿令白膜破,乃作两片(并四边不得有损缺)吞之,以饮压令下。少顷 腹内热如火,利出恶物。虽利而不虚,若久服亦不利。白膜破者不用。
好古曰∶若急治,为水谷道路之剂,去皮、心、膜、油,生用。若缓治为消坚磨积之剂,炒去烟令紫黑用,可以通肠,可以止泻,世所不知也。张仲景治百病客忤备急丸用之。
时珍曰∶巴豆峻用则有戡乱劫病之功,微用亦有抚缓调中之妙。譬之萧、曹、绛、灌,乃勇猛武夫,而用之为相,亦能辅治太平。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肠,可以止泻,此发千古之秘也。一老妇年六十余,病溏泄已五年,肉食、油物、生冷犯之即作痛。服调脾、升提、止涩诸药,入腹则泄反甚。延余诊之,脉沉而滑,此乃脾胃久伤,冷积凝滞所致。王太仆所谓大寒凝内,久利溏泄,愈而复发,绵历岁年者。法当以热下之,则寒去利止。遂用蜡匮巴豆丸药五十丸与服,二日大便不通亦不利,其泄遂愈。自是每用治泄痢积滞诸病,皆不泻而病愈者近百人。妙在配合得宜,药病相对耳。苟用所不当用,则犯轻用损阴之戒矣。
【正误】弘景曰∶道家亦有炼饵法,服之云可神仙。人吞一枚便死,而鼠食之三年重三十斤,物性乃有相耐如此。
时珍曰∶汉时方士言巴豆炼饵,令人色好神仙,《名医别录》采入本草。张华《博物志》言鼠食巴豆重三十斤。一谬一诬,陶氏信为实语,误矣。又言人吞一枚即死,亦近过情,今并正之。
【附方】旧十三,新二十六。
一切积滞∶巴豆一两,蛤粉二两,黄柏三两,为末,水丸绿豆大。每水下五丸。(《医学切问》)
寒 宿食久饮不消,大便闭塞∶巴豆仁一升,清酒五升,煮三日三夜,研熟,合酒微火煎令可,丸如豌豆大。每服一丸,水下。欲吐者,二丸。(《千金方》)。
水蛊大腹,动摇水声,皮肤色黑∶巴豆九十枚(去心、皮,熬黄)。杏仁六十枚(去皮、尖,熬黄),捣丸小豆大。水下一丸,以利为度。勿饮酒。(张文仲《备急方》)。
飞尸鬼击中恶,心痛腹胀,大便不通∶走马汤∶用巴豆二枚(去皮、心,熬黄),杏仁二枚,以绵包椎碎,热汤一合,捻取白汁服之,当下而愈。量老小用之。(食疟积疟∶巴豆(去皮、心)二钱,皂荚(去皮、子)六钱,捣丸绿豆大。一服一丸,冷汤下。(《肘后方》)。
积滞泄痢,腹痛里急∶杏仁(去皮、尖)、巴豆(去皮、心)各四十九个,同烧存性,研泥,熔蜡和,丸绿豆大。每服二、三丸,煎大黄汤下,间日一服。一加百草霜三钱。(刘守真《宣明方》)。
气痢赤白∶巴豆一两。去皮、心,熬研,以熟猪肝丸绿豆大。空心米饮下三、四丸,量人用。此乃郑獬侍御所传方也。(《经验方》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