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渴疾∶桑叶不拘多少,逐片染生蜜,线系蒂上,绷,阴干。细切,煎汁日饮代茶。
( 霍乱转筋,入腹烦闷∶桑叶一握,煎饮,一、二服立定。(《圣惠方》)。
大肠脱肛∶黄皮桑树叶三升,水煎过,带温罨纳之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。
肺毒风疮,状如大风∶绿云散∶用好桑叶。净洗,蒸熟(一宿候),晒干,为末。水调二钱匕服。(《经验后方》)。
痈口不敛∶经霜黄桑叶,为末。敷之。(《直指方》)。
穿掌肿毒∶新桑叶研烂, 之即愈。(《通玄论》)。
汤火伤疮∶经霜桑叶(烧存性,)为末,油和敷之。三日愈。(《医学正传》)。
手足麻木不知痛痒∶霜降后桑叶煎汤,频洗。(《救急方》)
枝 【气味】苦,平。
【主治】遍体风痒干燥,水气、脚气、风气,四肢拘挛,上气眼晕,肺气咳嗽,消食利小便。久服轻身,聪明耳目,令人光泽。疗口干及痈疽后渴,用嫩条细切一升,熬香煎饮,亦无禁忌。久服,终身不患偏风(苏颂。出《近效方》,名桑枝煎。一法∶用花桑枝寸锉,炒香,瓦器煮减一半,再入银器,重汤熬减一半。或入少蜜亦可)。
【发明】颂曰∶桑枝不冷不热,可以常服。《抱朴子》言∶《仙经》云∶一切仙药,不得桑煎不服。
时珍曰∶煎药用桑者,取其能利关节,除风寒湿痹诸痛也。观《灵枢经》治寒痹内热,用桂酒法,以桑炭炙布巾,熨痹处;治口僻用马膏法,以桑钩钩其口,及坐桑灰上,皆取此意也。又痈疽发背不起发,或瘀肉不腐溃,及阴疮、瘰 、流注、 疮、顽疮、恶疮久不愈者,用桑木炙法,未溃则拔毒止痛,已溃则补接阳气,亦取桑通关节,去风寒,火性畅达,出郁毒之意。其法以干桑木劈成细片,扎作小把,然火吹息,炙患处。每吹炙片时,以瘀肉腐动为度,内服补托药,诚良方也。又按∶赵 《养 漫笔》云∶越州一学录少年苦嗽,百药不效。或令用南向柔桑条一束,每条寸折纳锅中,以水五碗,煎至一碗,盛瓦器中,渴即饮之,服一月而愈。此亦桑枝煎变法尔。
【附方】旧二,新四。
服食变白,久服通血气,利五脏∶鸡桑嫩枝,阴干为末,蜜和作丸。每日酒服六十丸。
(《圣惠方》)。
水气脚气∶桑条二两,炒香,以水一升,煎二合。每日空心服之,亦无禁忌。(《圣济总录》)。
风热臂痛∶桑枝一小升切炒。水三升,煎二升,一日服尽。许叔微云∶尝病臂痛,诸药不效,服此数剂寻愈。观《本草切用》及《图经》言其不冷不热,可以常服;《抱朴子》言∶一 解中蛊毒∶令人腹内坚痛,面黄青色,淋露骨立,病变不常。桑木心(锉)一斛,着釜中,以水淹令上有三寸,煮取二斗,澄清,微火煎得五升。空心服五合,则吐蛊毒出也。(《肘后方》)。
刺伤手足,犯露水肿痛,多杀人∶以桑枝三条, 火炮热,断之,以头熨疮上令热,冷即易之,尽三条则疮自紫白癜风∶桑枝十斤,益母草三斤。水五斗,慢火煮至五斤,去滓再煎成膏。每卧时温酒调服半合,以愈为度。
桑柴灰 【气味】辛,寒,有小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