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余子 (《拾遗》) 【校正】自草部移入此。 【集解】藏器曰∶零余子,大者如鸡子,小者如弹丸,在叶下生。晒干,功用强于薯蓣。 薯蓣有数种,此其一也。 时珍曰∶此即山药藤上所结子也。长圆不一,皮黄肉白。煮熟去皮食之,胜于山药,美于芋子。霜后收之。...
薯蓣 (《本经》上品) 【校正】自草部移入此。 【释名】薯 (音诸预)、土薯(音除)、山薯(《图经》)、山芋(《吴普》)、山药(《衍义》)、玉延。 吴普曰∶薯蓣,一名 薯,一名儿草,一名修脆。齐、鲁名山芋,郑、越名土 ,秦、楚名玉延。 颂曰∶江、...
土芋 (《拾遗》) 【校正】自草部移入此。 【释名】土卵(《拾遗》)、黄独(《纲目》)、土豆。 【集解】藏器曰∶土芋蔓生,叶如豆,其根圆如卵。 食后弥吐,人不可食。又云∶土卵蔓生,如芋,人以灰汁煮食之。 恭曰∶土卵似小芋,肉白皮黄。梁、汉人名为...
芋 (《别录》中品) 【校正】自果部移入此。 【释名】土芝(《别录》)、蹲鸱。 时珍曰∶按∶徐铉注《说文》云∶芋犹吁也。大叶实根,骇吁人也。吁音芋,疑怪 貌。又《史记》∶卓氏云∶岷山之下,沃野,下有蹲鸱,至死不饥。注云∶芋也。盖芋魁之状,若鸱之...
醍醐菜 (《证类》) 【集解】时珍曰∶唐慎微《证类本草》收此,而形状莫考。惟雷 《炮炙论》云∶形似牛皮蔓,掐之有乳汁出,香甜入顶。采得以苦竹刀细切,入砂盆中研如膏,用生绢 汁出,暖饮。然亦不云治何病也。 【气味】甘,温,无毒。 【主治】月水不利...
秦荻藜 (《唐本草》附) 【释名】时珍曰∶按∶《山海经》云∶秦山有草,名曰藜,如荻,可以为菹。此即秦荻藜也。盖亦藜类,其名亦由此得之。 【集解】恭曰∶秦荻藜生下湿地,所在有之。入所啖者。 诜曰∶此物于生菜中最香美。 【气味】辛,温,无毒。 【主...
藜 (《纲目》) 【释名】莱(《诗疏》)、红心灰 (《玉册》)、鹤顶草(《土宿本草》)、胭脂菜(详下文)。 【集解】时珍曰∶藜处处有之。即灰 之红心者,茎、叶稍大。河朔人名落藜,南人名胭脂菜,亦曰鹤顶草,皆因形色名也。嫩时亦可食,故昔人谓藜藿与...
灰 (音狄。宋《嘉 》) 【校正】原自草部移入谷部,今复移入此。 【释名】灰涤菜(《纲目》)、金锁夭。 时珍曰∶此菜茎叶上有细灰如沙,而枝叶翘 ,故名。梁简文帝《劝医文》作灰 菜,俗讹为灰条菜。《雷公炮炙论》谓之金锁夭。 【集解】藏器曰∶灰 生于熟...
鹿藿 (《本经》下品) 【校正】自草部移入此。 【释名】鹿豆(郭璞)、KT 豆(音劳。亦作 )、野绿豆。 时珍曰∶豆叶曰藿,鹿喜食之,故名。俗呼KT 豆,KT 、鹿音相近也。王磐《野菜谱》作野绿豆。《尔雅》云∶ (音卷),鹿藿也。其实 (音纽)。即此。 【...
翘摇 (《拾遗》) 【释名】摇车(《尔雅》)、野蚕豆(《纲目》)、小巢菜。 藏器曰∶翘摇,幽州人谓之翘饶。《尔雅》云∶柱夫,摇车(俗呼翘摇车)是矣。 蔓生细叶,紫花可食。 时珍曰∶翘摇,言其茎叶柔婉,有翘然飘摇之状,故名。苏东坡云∶菜之美者,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