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胡荽 (《四声本草》) 【校正】自菜部移入此。 【释名】天胡荽(《纲目》)、野园荽(同)、鹅不食草(《食性》)、鸡肠草(详见下名)。 【集解】时珍曰∶石胡荽,生石缝及阴湿处小草也。高二、三寸,冬月生苗,细茎小叶,形状宛如嫩胡荽。其气辛熏不堪...
虎耳草 (《纲目》) 【释名】石荷叶(见下)。 【集解】时珍曰∶虎耳生阴湿处,人亦栽于石山上。茎高五、六寸,有细毛,一茎一叶,如荷盖状。人呼为石荷叶。叶大如钱,状似初生小葵叶,及虎之耳形。夏开小花,淡红色【气味】微苦、辛,寒,有小毒。 独孤滔...
佛甲草 (宋《图经》) 【集解】颂曰∶佛甲草生筠州。多附石向阳而生,似马齿苋而细小且长,有花黄色,不结实,四季皆有。 时珍曰∶二月生苗成丛,高四、五寸,脆茎细叶,柔泽如马齿苋,尖长而...
景天 (《本经》上品) 【释名】慎火(《本经》)、戒火(同)、救火(《别录》)、据火(同)、护火(《纲目》)、辟火(同)、火母(《别录》)。 弘景曰∶众药之名,景天为丽。人皆盆盛,养于屋上,云可辟火,故曰慎火。方用亦希。 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...
石苋 (宋《图经》) 【集解】颂曰∶生筠州,多附河岸沙石上。春生苗,茎青,高一尺以来,叶如水柳而短。 八、九月土人采之。 【气味】辛、苦,有小毒。 【主治】同甘草煎服,主 ,又吐风涎(颂)。 【附录】石垂 颂曰∶生福州山中。三月花,四月采子,生捣...
石长生 (《本经》下品) 【释名】丹草(《本经》)、丹沙草。 时珍曰∶四时不凋,故曰长生。 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石长生,生咸阳山谷。 弘景曰∶俗中时有采者,方药不复用。近道亦有,是细细草叶,花紫色。南中多生石岩下,叶似蕨,而细如龙须,黑如光漆,...
金星草 (宋《嘉 》) 【释名】金钏草(《图经》)、凤尾草(《纲目》)、七星草。 时珍曰∶即石韦之有金星者。《图经》重出七星草,并入。 【集解】禹锡曰∶金星草,西南州郡多有之,以戎州者为上。喜生背阴石上净处,及竹箐中少日色处,或生大木下,及背阴...
石韦 (《本经》中品) 【释名】石 (音蔗)、石皮(《别录》)、石兰。 弘景曰∶蔓延石上,生叶如皮,故名石韦。 时珍曰∶柔皮曰韦, 亦皮也。 【集解】《别录》曰∶石韦生华阴山谷石上,不闻水声及人声者良。二月采叶,阴干弘景曰∶处处有之。出建平者,叶...
骨碎补 (宋《开宝》) 【释名】猴姜(《拾遗》)、胡孙姜(志)、石毛姜(《苏颂》)、石庵 。 藏器曰∶骨碎补本名猴姜。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,补骨碎,故命此名。或作骨碎布,讹矣。江西人呼为胡孙姜,象形也。 时珍曰∶庵 主折伤破血。此物功同,故有庵 之...
石斛 (《本经》上品) 【释名】石 (《别录》)、金钗(《纲目》)、禁生(《别录》)、林兰(《本经》)、杜兰( 时珍曰∶石斛名义未详。其茎状如金钗之股,故古有金钗石斛之称。今蜀人栽之,呼为金钗花。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云∶耒阳龙石山多石斛,精好如金...